重大事件
2025年全国两会举行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举行。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4年工作回顾;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
李强在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李强在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解读:报告将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体现出中国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有利条件支撑下的经济增长潜力。报告在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首先提及“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这意味着加力提振国内需求是今年的重中之重,预计今年在两重两新等焕发内需潜力的政策上会进一步加力。
政府动态
政策规划
导读:2月,国家出台政策,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在数字化方面,有国务院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在绿色化方面,有工信部等发布《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信部等印发《工业企业和园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指南》。
政策提出,创建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优化环保装备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优势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公司+联盟”的组织模式,整合相关创新资源,布局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服务,带动传统工艺和产品绿色低碳改造。提升传统环保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环保装备设计、生产、使用、运维等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围绕智慧水务、管道清污、环境监测等领域研发一批环保机器人、智能化污染治理装备、远程运维装备,加快仿真模拟软件、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
政策提出,能碳管理中心具备能耗查询、能源消费量和强度计算、能源消费分析与用能策略推荐、能效对标、能流分析、能效平衡与优化、用能与碳排放预算管理、碳排放、碳足迹核算、供应链碳管理、碳核查支撑、碳资产管理等功能。工业企业和园区通过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设运行,实现对能耗和碳排放的精准化计量、精细化管控、智能化决策与可视化呈现,持续提升节能降碳管理能力,有效支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政策提出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全产业链,建设高水平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支持中药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健全全产业链追溯体系,提升中药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水平。统筹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围绕中药制造业领域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典型场景编制攻关清单,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
地方政策
导读:本月地方政府围绕创新发展出台政策,一方面表现为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如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北京市印发《北京市科技支撑建筑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另一方面表现为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如重庆市印发《重庆市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若干措施》。
政策提出支持企业整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创新链资源,推动集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构建以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对该领域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落实省级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强化省市联动,鼓励地市给予奖励,省财政进一步按照地市奖励资金1∶1予以激励,调动地市积极性,对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奖励总额度最高300万元,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奖励总额度最高200万元。建立省级跨部门协调机制,压实“管行业管人工智能应用”责任,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在教育、医疗、交通、民政、金融、安全等领域广泛拓展应用。组织开展“机器人+”行动,围绕工业、农业、城市管理、医疗、养老服务、特种作业等领域,深入挖掘开放应用场景。鼓励各地市挖掘开放各类应用场景,招引企业打造一批典型案例。
政策提出打造建筑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依托首都科技创新资源优势,研究面向建筑设计、既有建筑体检、智能建造等场景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和知识图谱技术,形成多模态交互的建筑领域AI大模型产品。开展AI大模型生成技术在规划设计、施工建造、运营维护、质量监管、工程造价等方面的试点应用,逐步实现从数据采集、分析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自动化,加快建筑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智能建造关键技术攻关。鼓励建筑领域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建筑”应用平台,促进相关新技术新产品验证应用与迭代升级。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基于BIM+AI的工程软件,搭建智能建造数据基础平台,形成智能建造技术指标体系,完善智能建造管理模式,在勘察、设计、生产、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推广应用。
政策提出依托数字重庆建设,探索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新发展模式,助力民营企业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对民营企业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等创新载体项目,按规定择优给予不超过1000万元的奖补。对民营企业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项目,按规定择优分别给予不超过300万元、500万元的奖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揭榜建设工业领域细分行业产业大脑,按规定给予每个项目200万元的建设补助。鼓励民营企业建设国家级数字化转型领域试点示范企业,按规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对获评市级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数字化转型领域试点示范项目的民营企业,按规定择优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投入,按规定对技术优势明显、产业带动突出的优秀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支持民营企业申报中新信息通信媒体联合创新发展资金项目,按规定对入选项目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
政策提出加快“三大工程”建设,结合各地实际需要稳步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制定完善市县级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合理确定各地城中村改造空间单元范围,综合利用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方式实施城中村改造。推进成都、泸州“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安全韧性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燃气、供水、排水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一点一策”开展城市易涝积水点整治,到2028年底,城市建成区65%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风险评估,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监测平台。
政府投资
2025年,长三角地区计划建成运营杭衢高铁、镇江东货场等4个项目,开工六庆铁路、上元门过江通道等2个项目,稳步推进淮宿蚌城际铁路、宁淮城际铁路、金建铁路等32个在建项目建设,努力推进温福高铁、沪乍杭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年度建设投资预计超1300亿元,在建投资总规模保持8000亿元以上,“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加快推进。
福建省水利厅发布2025年全省水利项目投资计划。2025年,福建计划完成水利投资600亿元,其中重大项目405亿元、面上项目195亿元。福建将进一步围绕“四大”工程建设,加速推进7大类重大水利项目和21类面上项目建设投资,实施一批重大水资源配置和区域引调水工程,加快构建福建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同时新建一批重点水源工程,提高全省水资源调蓄能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以及重大防洪防潮、闽江干流防洪提升、“五江一溪”防洪和数字孪生等工程建设。
根据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交通运输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稳定交通运输有效投资,深化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推动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目前多个省市已公布了年度交通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超过三万亿元。这些投资将重点投向铁路、公路、水运、民航、智慧交通和绿色交通等领域,旨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新闻
整车
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0.3万辆和212.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9.6%和34.4%。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55.3万辆和455.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3.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5%和8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9%。1-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90.3万辆和183.5万辆,同比均增长52%;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3%。2月,汽车整车出口44.1万辆,同比增长16.9%。新能源汽车出口13.1万辆,同比增长60.5%。1-2月,汽车整车出口91.1万辆,同比增长10.9%。新能源汽车出口28.2万辆,同比增长54.5%。
小鹏汽车宣布进入印度尼西亚市场,并计划于 2025 年下半年启动本地化生产战略,包括右舵车型 G6、X9 车型。2025 年,小鹏汽车将进入 6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300 + 海外售后服务网点。小鹏海外超快充网络也将率先落地东南亚,开启全球能源体系布局。
3月19日,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表示,其与 Stellantis组建的合资企业,已借助Stellantis旗下经销商,正式在英国市场启动零跑两款车型的销售业务。目前,零跑汽车在英国市场推出的两款车型为紧凑型电动汽车T03和大型电动SUV C10,另外,中型SUV B10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
奇瑞汽车将于今年下半年在一些东欧市场推出旗下品牌 Tiggo 的一系列车型,首款产品将为中型插电式混合动力 SUV ——全新升级的 Tiggo 8 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这一举措标志着奇瑞在欧洲市场的进一步扩张,Tiggo 品牌将与现有的 Omoda 和 Jaecoo 品牌共同在欧洲构建更完整的奇瑞汽车产品矩阵。
中国长城汽车计划在阿尔及利亚建设其首座汽车工厂。这是继菲亚特(Fiat)、标致(Peugeot)和起亚(Kia)之后,又一家国际车企选择在该国设立生产基地。长城汽车团队本周在阿尔及尔向阿尔及利亚工业部长西菲·格里夫(Sifi Grief)提交了项目计划,拟通过与当地未具名伙伴的合资形式,打造一座涵盖整车组装、零部件生产及研发中心的综合性工厂。
解读:长城汽车通过海外建厂深化全球化布局,降低关税成本并贴近非洲及欧洲市场,提升品牌国际竞争力。同时此举或受益“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为新能源车型出海铺路,加速中国汽车产业链向海外延伸。
汽车零部件
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在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正式开工,总投资额达180亿元人民币。宁德时代洛阳基地总投资320亿元,共分四期建设。其中,一期已于2024年12月投产,二期预计将于今年6月投产。此次开工的三期、四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预计于2026年10月底建成投用。
泰国国家目标产业竞争力提升委员会通过决议,批准中国欣旺达电子旗下企业投资逾10亿美元,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ESS)的电池。这一重大投资将强化泰国本土供应链,并助力泰国电动汽车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
解读:欣旺达绑定东南亚电动车增量市场,依托泰国区位优势辐射东盟需求,有利于巩固动力电池全球供应链地位。
2025年3月21日,电机领域先进企业鸣志电器在上海闵行区举行总部暨研发中心项目奠基及首桩仪式。该项目坐落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的核心地带,总建筑面积约9.45万平方米,项目将主要建设全球集团总部、国家级研发技术中心、企业创新产业孵化中心以及专注于智能装备与运动控制产品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将有力推动区域智能装备与运动控制产业集群发展,助力鸣志电器向创新型技术企业加速转型。
2025年年初民航全行业运输生产实现平稳开局,主要运输生产指标均同比增长。1至2月,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57.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3亿人次、货邮运输量142.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0.5%、5.5%、9.8%,其中国际客运市场规模已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
国内首个成功完成运载火箭入轨发射任务的民营公司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成都投资33亿元建设火箭生产基地,用以生产能力对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的产品。据星际荣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生产基地为星际荣耀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生产总部基地,总投资33亿元,计划建设6条产线,包括4条总装产线和2条测试产线,主要用于生产星际荣耀自主研发的中大型可重复使用液体运载火箭双曲线三号(代号SQX-3),满足公司火箭批产的总装、检测等需要。项目达产后具备年产20发双曲线三号火箭的总装、试验等生产配套能力。
解读:民营航天企业加码商业化运载火箭,低成本发射技术突破或打开万亿级太空经济市场。
无锡经开区微纳星空商业卫星智能化产线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微纳星空将具备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卫星批产能力,每年可生产200kg级-500kg级卫星产品150颗以上。
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活动现场,成都围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集中签约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47个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额519.36亿元。同时,现场还推进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122.12亿元。涉及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飞机制造等多条产业链。
3月14日,三点水新能源与湖北省钟祥市正式签署 “钟祥市智能绿色船舶基地” 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三点水新能源将充分发挥其在新能源船舶研发、设计、制造领域的专业优势,紧密结合钟祥的地域特色与产业资源,分阶段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第一阶段,将整合钟祥现有的造船资源,运用先进技术重点打造综合服务区项目,着重发展循环经济与补能业务。第二阶段,双方将积极布局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及配套产业,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船舶 “四电” 系统、航运综合配套服务区、港口充换电及储能系统等多个领域,致力于构建完整的新能源船舶生态链,为内河航运注入新质生产力。此外,双方还将共同打造适配汉江的1000-2000吨级标准化新能源船舶,作为汉江示范航线及 “电化汉江” 的标杆龙头企业,引领内河航运的绿色智能变革。
解读:政策驱动下绿色航运替代加速,长江经济带减排压力催生千亿级市场。
芬兰船舶设计和工程公司Deltamarin宣布与招商工业南京金陵签署合同,将为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公司Wallenius Wilhelmsen订造的11700车位“塑造者级”(The Shaper Class)甲醇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提供设计和工程服务。这份合同涵盖Wallenius Wilhelmsen在南京金陵订造的14艘中的6艘,船舶尺寸从9300车位升级到大约12100车位,预计将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运输船。
总投资6.7亿元的安徽港航陆海装备公司枞阳船厂项目在铜陵市枞阳县正式开工。该项目由安徽省港航集团、山东省港口集团、铜陵港航公司主导,宁德时代、安徽港航物流公司、安徽诺普水运公司等多方参与,定位打造“新能源船舶修造基地、综合立体枢纽港、先进智造新基地、临港经济产业园”,推动港航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17日,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与启东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计划在环抱式港池西港区投资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二期项目,项目总投资25亿元。根据公告,该项目用地、用海总面积约680亩,其中工业用地约327亩、港口物流用地约323亩、用海面积约30亩。项目主要产品包括导管架(海上风电/海上钻井平台)、漂浮式基础、海上平台(包括大型模块化海上升压站)、换流站、海洋牧场、海上重型单桩基础等海洋工程高端装备。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2月份,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19270台,同比增长52.8%;其中国内销量11640台,同比增长99.4%;出口量7630台,同比增长12.7%。2025年1-2月,共销售挖掘机31782台,同比增长27.2%;其中国内销量17045台,同比增长51.4%;出口14737台,同比增长7.37%。2025年2月销售电动挖掘机19台(6吨以下16台,10至18.5吨级2台,18.5至28.5吨级1台)。
中联重科匈牙利高空作业装备生产基地项目新闻发布会在匈牙利外交部举行。据发布会介绍,中联重科将在匈牙利投资建设一座占地约250亩的现代化高空作业机械智能工厂。拟建的中联重科高机生产基地位于匈牙利陶陶巴尼奥市。项目投产后,将主要生产各类剪式、臂式高空作业机械。
解读:欧洲本土化生产有利于规避贸易摩擦,匈牙利区位优势强化中东欧市场覆盖,提升产品海外渗透率。
南京浦荣数控装备有限公司高档工业母机及智能制造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开工奠基典礼在南京市浦口区隆重举行。该项目用地49.7亩,总投资5亿元,拟新建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的研发制造基地,包含生产厂房、中试厂房、研发中心、办公、食堂、宿舍等配套设施。计划购置高精设备,组建1.25-16米数控成形磨齿机生产线、4米以上规格数控齿轮机床可靠性测试中心及10MW+智能制造装备测试平台,达产后能实现大型高档数控成形磨齿机的量产。
白云电器特高压输配电设备及新能源产业(桂林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高新区举行。白云电器特高压输配电设备及新能源产业(桂林基地)项目位于高新区铁山工业园,占地约120亩。项目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0.7亿元,主要生产白云电器特高压输配电设备,并引进新能源储能设备、环保自动化产品等生产线,达产后年产值约50亿元,将形成新能源技术研发、孵化、生产、应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配套体系,打造服务我国西南及东盟的国际化电力能源产业集群。
2025年3月18日,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根据公告显示,长虹美菱将与下属子公司以自有资金共同投资设立子公司及绵阳长虹智慧家电有限公司,并由新成立的智慧家电公司参与竞买工业用地,作为长虹美菱洗衣机项目的建设用地。据了解,长虹美菱出资金额为4.95亿元,拥有99%的股权比例;其下属子公司即绵阳美菱制冷有限公司出资0.05亿元,持有1%的股权比例。公告内容还显示,智慧家电公司参与竞买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垭镇福新社区的一宗工业用地,土地面积约为205.11亩,授权竞买的总价款不超过5950万元。此次竞买的工业用地将用于长虹美菱绵阳洗衣机项目的建设,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进一步扩大洗衣机产品的生产能力,有效解决长虹美菱在洗衣机市场未来小说的产能缺口。
3月20日,海尔智家旗下海尔兄弟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简称海尔家庭机器人)与北京星动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了战略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推出基于智慧家庭场景的服务机器人。
解读:智能家居生态向服务机器人延伸,AI+场景化应用打开家电企业新增长极。
海信长沙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销售中心项目奠基仪式举行,项目(一期)将在今年年底竣工。2022年4月27日,长沙市人民政府与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信集团将进一步加大在长投资力度,在宁乡经开区布局新的500万台套以上中央空调及冰箱、洗衣机生产项目。该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海信集团致力于将该项目打造为海信家电板块智能制造标杆。
富士康新事业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开工仪式在郑州举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3+3″战略新事业的总部所在地和综合性的指挥中枢,也将承载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功能。下一步,富士康将依托设立于郑州的新事业总部基地,整合全球技术储备和产业链资源,重点布局电动车、储能等新兴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高端制造产业链构建注入新动能。
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4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用电量46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用电量14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2%。1~2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55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14921亿千瓦时。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2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用电量96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第三产业用电量29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7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
2025年3月15日,蓝海新材料公司举行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开工仪式,标志着项目建设正式迈入关键核心装置全面建设的新阶段。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拟新建5套装置,包括电解水制氢装置、POE 装置、FDPE装置和1-己烯/1-辛烯装置。目前,建设场地处理已接近尾声,47个主项单元中有29个获得正式批复,3月份计划开工19项,4月份计划开工15项,上半年实现全部开工。
君正集团于2025年3月6日与内蒙古阿拉善盟行政公署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193.6亿元打造风光制氢及绿色能源一体化项目。项目将分为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入24.8亿元,二期将投资168.8亿元。该项目依托阿拉善盟丰富的风光和土地资源,预计将新建15亿Nm³/a电解水制氢装置、30万吨/年绿色甲醇和6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助力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布局。
由中化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承建的陕西榆能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公辅EPC总承包工程项目在榆林市榆神工业园清水工业区正式开工。榆能精细化工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位于榆林市榆神工业园清水工业区南区,占地面积为1500亩,总体设计概算投资103亿元。项目锚定“双碳”目标,产业“逐绿”、高营收、低耗能,扣除原料用能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26.9万吨标准煤,产品有近10类且直击终端市场。项目于2024年2月份场地平整开始施工,计划2026年10月份全部建成。
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720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056亿元,下降9.2%,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720亿元,同比下降9.8%,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8056亿元,下降9.2%,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1—2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577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国内贷款2954亿元,下降6.1%;利用外资1亿元,下降90.6%;自筹资金5233亿元,下降2.1%;定金及预收款4577亿元,下降0.9%;个人按揭贷款1945亿元,下降11.7%。
3月3日,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与科威特住房福利署正式签署了一项总价高达5.57亿美元(40亿人民币)的基建合约,标志着中国企业在科威特乃至整个海湾国家基建市场的又一重大突破。科威特住房福利署与葛洲坝集团签署的两项合同,涵盖了南萨阿德新城的路网建设、灌溉水库及变电站等核心基建项目。该新城规划总面积达64平方公里,预计能够容纳15万居民,是科威特政府为解决住房短缺问题、推动城市向西扩展的关键性工程。
中国能建召开“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工作部署会议,研究部署公司下一步人工智能发展重点任务,动员并推动全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更好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创造更大价值。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出席会议并讲话。宋海良要求将人工智能摆在公司“十五五”数字化工程的首要位置,加快形成一批能源电力和新基建领域的人工智能特色案例与数智产品。
解读:央企加速AI与能源基建融合,智能勘测/数字孪生等技术提升项目效率,重构传统工程模式。
中交集团“蓝翼”大模型发布会暨“AI+”专项行动推进会在中交大厦召开。大会发布央企首个土木建筑行业大模型——“蓝翼”大模型,明确下一阶段人工智能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焕新升级。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出席会议并讲话。王彤宙要求,要深入推进“AI+”专项行动,强化科技引领,加强“蓝翼”大模型应用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将“蓝翼”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级大模型;依托公司“陆、海、空、天、网”全覆盖的场景优势,加快构建一批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优化资源布局,加快组建“AI+”创新联合体,加大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全力构建开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3月11日,美国通用电气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暨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项目开工。通用电气医疗超声大中华区总部项目,将按照“一圈三中心”发展规划,持续引入新产线新产品,建设创新中心,旨在有效整合国内外科研力量和通用电气医疗全产业链资源,实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设服务中心,致力于提供产品维修、产品绿色升级、人员培训等客户服务,实现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建设客户体验中心,聚焦中国用户定制化需求,推动创新成果加速落地;建设高端医疗器械生态圈,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以无锡为圆心打造具有特色优势、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更好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助力全球健康产业发展。
位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科技谷的纳源智造(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开工。这家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外泌体制备及工艺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即将在武清建设全球首个牛奶外泌体创新医美医疗器械及创新原料生产线在内的外泌体原料和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纳源智造(天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由天津外泌体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孵化,于2024年11月落户武清,计划5年内总投资1.8亿元,建设包括全球首个牛奶外泌体创新医美医疗器械生产线在内的外泌体原料和医疗器械产业化基地,并与园区共建生物制造公共技术平台。
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以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目标,在智慧医院、科研创新、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业务和技术优势,助力西安国际医学高质量发展,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携手打造区域智慧医疗示范样板。
农夫山泉太行山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在河南焦作举行。据悉,该生产基地坐落于焦作博爱县太行山山麓,总投资10亿元,主要产品包括天然饮用水和饮料等,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10亿元,为当地创造税收1亿元。
3月4日,西安经开区与娃哈哈集团签订项目入区协议,娃哈哈集团将投资10亿元,在经开区泾渭工业园建设西安饮品生产基地,产品涵盖纯净水、茶饮料、咖啡、果汁、含乳饮品等多个系列。
重庆顶典化工有限公司年产15000吨高性能环保涂料新建项目正式进入环境影响评价公示阶段。该项目总投资1.9亿元,选址用地面积约46.85亩,拟通过新建生产车间、仓库及配套设施,布局多条环保涂料生产线,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功能性涂料领域的产能与技术优势。
都江堰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在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举行。海南威纳啤酒项目顺利签约,项目计划投资1亿元,将在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租用国有标准化厂房建设精酿啤酒生产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为都江堰市“天府好水”产业集群补充精酿啤酒产业板块,丰富都江堰市绿色食品产业链品类。据悉,活动现场签约重大项目14个,总投资64.6亿元;现场推进重大项目26个,总投资69亿元。
北方铜业与华为公司在深圳华为总部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充分发挥北方铜业产业优势和华为公司ICT技术及人才优势,在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及场景化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治理规划与实施建设、智慧矿山/工厂、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合作关系。
3月10日,广药集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在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数字化底座、数字化应用、数字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合作,以数字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企业数智化转型、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工厂、智慧矿山、智慧园区、人才培养、信息基础设施等领域建立全面合作。
研究报告
IDC于近日发布了《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2024:格局巨变》 ,报告回顾了2024年大模型应用落地进展,并给出了在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的当下,如何寻找确定性的应用场景的机会。
IDC认为生成式AI应用产品化/规模化最清晰的当属代码助手、数字人、智能客服。此外,在政务问数、营销、基于文档的问答领域,大模型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在工业领域,诸如创新奇智一类的工业AI公司也快速推出了面向工业场景的生成式AI创新应用。
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规模2024年达到47.9亿元人民币,典型厂商包括百度、阿里云、商汤科技、浪潮云、智谱、中国电信AI、创新奇智以及稀宇科技。如上8家为IDC统计的在2024年大模型应用市场取得一定的商业化成就的公司。其中,云厂商的优势在于其多年的AI技术储备以及庞大的云服务客户群体,初创企业的优势多聚焦在先进的大模型能力。在2024年,一些大模型初创企业也进行了战略转型,选择差异化赛道耕耘。因此本报告没有收录所有的明星创企。
IDC预计,2025年生成式AI在企业的落地仍将优先聚集在办公助手等提升生产力的场景,其次是行业垂直业务场景。金融、能源、零售、制造是最值得关注的传统行业。从另一个角度,智能体将是大模型应用的重要方向。而流程自动化,RPA,CRM,数字员工将优先受益于智能体升级。同时,行业企业也会将如何用生成式AI进行应用的重构作为2025年的重点实现。
解读: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拓展,预计未来几年大模型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为相关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大模型与各行业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和紧密,催生出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如智能体在流程自动化、RPA、CRM、数字员工等领域的应用等。
随着DeepSeek的爆火,许多工业服务商和工业企业纷纷接入DeepSeek,工业AI市场也将迎来新变局——DeepSeek将加速工业AI的应用普及,工业软件边界也在被AI逐步重构。
DeepSeek爆火后,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几十家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工控自动化等领域专业服务商快速行动,宣布产品和解决方案接入DeepSeek。除了开源免费以及响应市场热点的因素外,大部分接入DeepSeek的供应商之前都有大模型产品和解决方案积累,且产品对底座模型中立,可以兼容DeepSeek等各类底座模型,DeepSeek的接入将进一步强化的供应商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同时,至少20多家能源电力、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的工业企业也迅速接入部署了DeepSeek。这些集团之前大多也开展过大模型的部署应用,并且多采用私有化模式部署DeepSeek。有些集团的部署应用在集团层面,有些则是部分下属单位在试点。DeepSeek的应用有望提升企业原有大模型应用的成效。
AI技术正在持续向工业软件价值链渗透。以DeepSeek为代表的本土开源大模型突破,显著降低工业AI开发门槛,大幅度降低传统工业软件迭代周期,加速向工业软件渗透。IDC预测,2024-2028年中国AI+工业软件细分市场复合增速将到达41.4%,远超同期核心工业软件(CAD/CAE/EDA/PLM/MES等)19.3%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28年,AI+工业软件的渗透率也将从2025年的9%提升至22%。生成式设计、质量根因分析、动态生产排程位列企业AI投资前三大应用场景。
各类工业软件与大模型的结合,正在从简单的Copliot逐步走向更多流程、环节在AI驱动下的自动化实现,并推动工业软件从流程驱动的工具,走向能自动化处置流程业务的智能工业软件。这一过程也将推动工业软件+AI分层生态形成,孕育市场格局显著变化的机遇。
IDC最新发布的China Annual Electronic Vehicle Tracker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规模突破1,100万辆,同比增长38.1%。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同比增长85.7%)与增程式动力车型(同比增长99.3%)在新能源车中的占比继续提升,分别由2023年的20.5%与7.1%增长至27.6%与10.2%,对新能源车市场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有所提升。纯电车型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亦达18.7%。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不断提升,以解决基础出行需求为主要导向的消费群体陆续转向新能源车市场,低价位段在报废更新政策的推动下反应尤为明显。IDC数据显示,新能源车市场平均销售价格走低,插混、增程式、纯电动车均整体向低价位段有所转移。在入门级车型加速转向新能源市场的影响下,燃油车市场平均销售价格同比有所提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变化,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产品属性向消费品发生转变,智能座舱的快速迭代与OTA的普及加速了这一过程。厂商需要在用车场景方面不断创新,为用户生活带来可被感知的便利。AI技术的发展为人机交互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率先实现“功能”交互向“情绪”交互升级的厂商将在针对用户心智的竞争中占领高地。
市场活动
- 达索系统智能制造中国总部项目落地南京
3月27日,达索系统智能制造中国总部项目在南京签约。南京市市长陈之常会见了达索系统全球品牌执行副总裁Philippe LAUFER、达索系统全球执行副总裁、亚太区总裁许善淞一行。达索系统智能制造中国总部项目,将聚焦工业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为各类工业企业提供软件运营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会谈中,双方一致表示,将立足南京坚实的智能制造基础、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充分发挥达索系统先进技术和服务优势,扎实推动合作协议落地落实,不断深化拓展双方合作领域,促进更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以数字化赋能助力南京高质量发展。
- 达索系统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孪生技术推动数字心脏项目(Living Heart Project)进入新阶段
近日,达索系统宣布启动针对新一代数字心脏模型的评估测试。该模型通过参数化建模等方法实现了高度的个性化定制,以适用于个体患者或患者群体。数字心脏项目的成员正在测试新一代的心脏模型,该模型可针对个体患者或患者群体进行定制。人工智能驱动虚拟心脏模型的定制化和自动化将有助于简化和加速医疗器械的开发。此次测试紧随《ENRICHMENT Playbook》的发布,支持将虚拟孪生技术从心脏拓展到其他器官的应用。
- 达索系统SIMULIA 2025冠军成员重磅发布
仿真技术不断推动行业变革,SIMULIA冠军计划正是基于这一理念。如今,这一计划已步入第六年,达索系统重磅揭晓2025年度SIMULIA冠军成员——他们不仅是SIMULIA的深度用户,更在各自领域促进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2025年度SIMULIA全球冠军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企业及学术机构,包括:亚瑟士(ASICS)、丰田汽车公司、谷歌(Google)、华为、梅赛德斯-奔驰印度研发中心、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三峡集团科研院、宝马集团、强生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福特汽车公司、东京大学、LG电子等众多领军企业和科研机构。
- 万孚生物MES项目启动会圆满召开
2月18日,万孚生物 MES项目启动会隆重举行,标志着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作为连接企业计划层与生产现场的核心纽带,MES将打通生产制造全流程数据链,实现设备、工艺、人员、资源的实时协同与智能调度,加速公司智造转型升级。万孚MES项目将作为行业标杆工程来打造,实现数据、流程及知识的标准化,采用数据变更管理方面的新技术,并推动其他园区的复用.
- 广汽高域飞行汽车与达索系统签署战略合作
3月19日,广汽集团旗下专注于飞行汽车领域的子公司—广东高域科技有限公司与达索系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本次战略合作是继2024年3月26日广汽集团与达索系统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2.0后,在广汽集团新兴赛道低空经济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双方将基于达索系统3DEXPERIENCE平台的先进技术能力,围绕飞行汽车研发、适航认证、全价值链协同及智慧运营等领域展开深度协作,共同推动城市智慧立体交通的创新发展、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数字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达索系统携手均胜电子共探行业未来
3月19日达索系统走进均胜电子技术交流日在宁波总部成功举办。宁波均胜电子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汽车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致力于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和汽车安全等的研发与制造。达索系统期待将自身先进的行业解决方案和最新技术与均胜电子共同深入探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探寻云、AI等新模式与均胜业务的结合应用。
- 达索系统云平台全球首发多模块免费试用通道
达索系统云平台面向中国市场重磅推出多模块免费试用通道(点击直达报名页面)!我们为面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21天限时免费试用,包括CATIA机械设计模块、SOLIDWORKS专业版、SIMULIA仿真Abaqus隐式求解器、3DEXPERIENCE平台PLM协同功能四大核心模块。本次免费试用面向设计或制造实体产品(如无人机、汽车、工业装备等)企业开放,研发团队5人以上,年营收额1000万以上的企业。
- 3DEXCITE三剑客限量特惠开启
达索系统旗下3DEXCITE品牌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重磅推出云端工具三款可视化软件促销包,低至二折,包括“可视化数据准备和轻量化处理”、“可视化协同包Basic”、“可视化协同包Pro”。第一个软件包专注数据轻量化,且支持数据批量化处理,适合需优化模型的团队;第二个Basic包满足基础云端协作需求;第三个Pro包则整合全功能,适合复杂项目全流程管理。
- 2025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开年大会圆满落幕
3月6日到7日,达索系统大中华区合作伙伴开年大会于在重庆成功举办。回顾刚刚过去的2024年,达索系统与各位合作伙伴一同携手并进,迎接挑战,抓住市场机遇,为推动“喜马拉雅号列车”继续高歌猛进做出了卓越贡献;展望未来,达索系统与合作伙伴共同明确2025年新的目标、政策、规则及组织架构,创新业务模式,深化市场覆盖,拓展新兴机遇,共同书写全新篇章。力求在2025年不断探索新兴机会,共攀峰顶。
- SOLIDWORKS发布合作伙伴招募令
达索系统SOLIDWORKS诚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建可持续盈利的生态环境,共同助力中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SOLIDWORKS深耕设计与制造解决方案多年,利用非常强大、直观的 2D 和 3D 产品开发解决方案,为无数客户打造引人入胜的产品体验。合作伙伴将收获:极具吸引力的商业机会、完善的代理商培训赋能体系与支持、成熟的渠道运营体系、长期合作状态。
- “达索系统2025制造业在线论坛”全年计划发布,隆重开启报名
“达索系统2025制造业在线论坛”全年计划发布,隆重开启报名(点击直达报名页面),包括“高科技”、“电池新能源”、“汽车”、“工业装备”四个行业专场以及“智能制造与供应链”一个主题专场,涵盖虚拟实验室、虚拟工厂、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供应链、全面仿真、协同设计、设计仿真一体化、MBSE、需求管理、知识工程等多个热点话题。首场为3月13日的“MBSE:高科技行业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 “达索系统品牌行”系列活动全年计划发布,隆重开启报名
“ 达索系统品牌行 ”活动月月精彩,以月度为单位,重点介绍不同的品牌与其创新解决方案。每月将选取一到两个品牌,着重针对该品牌面向的行业伙伴和用户开展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品牌的专业技能与实际应用案例。同期其他品牌活动也将同步进行。无论您是产品设计师、工程师还是企业决策者,本系列活动将为您提供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展示精彩的产品介绍、案例分析和实战见解。
- 线上线下研讨会精彩纷呈,涵盖多个热点主题
活动回顾
– 3月13-14日,达索系统亮相CIAPH-第13届医药健康行业数字化高峰论坛,分享了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覆盖药物发现和开发、工艺从实验室到生产规模的加速、工艺监控、跨部门高效协作、生产批记录和样品分析记录的电子化方案等精彩话题。
– 3月13日,“达观点在线直播-水利水电工程电气专业智能化设计施工一体化研究与应用”圆满举办,邀请了中国电建西北院数字与智慧工程院BIM咨询所的专家前来分享。
– 3月26日-28日,达索系统受邀参加SEMICON China 2025,在这一年一度的半导体行业盛会上, 达索系统展现了3DEXPERIENCE云平台帮助半导体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加速技术迭代,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协同创新,并发布《云端高性能半导体解决方案》白皮书。
– 3月27日,达索系统“品牌行研讨会-ENOVIA Power’By策略”在线研讨会圆满举办,内容涵盖EBOM数据管理及推动MBOM、跨学科多CAD协同设计及仿真、3D数据驱动全价值链协作等内容。
– 3月31日-4月4日,202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在汉诺威盛大开幕。达索系统受邀参加本次博览会,并通过主题演讲、以及专属的专家交流区域,向全球观众阐释如何借助3DEXPERIENCE平台让企业在虚拟世界中模拟、测试和优化现实世界的决策,加速可持续制造的落地。
活动预告
– 4月10日,达索系统“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云峰会”隆重开启,将分享达索系统第七代解决方案“3D UNIV+RESE”以及3DEXPERIENCE在汽车交通运输、医疗器械等行业的应用案例。
– 4月9日,“达索系统品牌行-MBSE 2025战略升级”在线研讨会,探索生态协同优化路径,布局系统工程竞争力。
– 4月15日,“达索系统品牌行-3DEXCITE助力航空航天及船舶行业企业可视化营销”在线研讨会,分享行业解决方案及CVTaaS(营销虚拟孪生即服务)。
– 4月16日,“达索系统品牌行-BIOVIA智能时代下的敏捷配方研发”在线研讨会,分享配方设计、配方优化、LLM生成式配方等方案。
– 4月17日,“达索系统品牌行-CATIA工业设计”在线研讨会,分享三大核心能力的技术更新与实战技巧,以及汽车行业案例。
– 4月10日-11日,为期两天的“SIMULIA CST核心模块及微波&天线仿真培训”将在达索系统上海办公室举办。
– 4月16日-17日,为期两天的“SIMULIA Simpack Automotive技术论坛”将在达索系统重庆创新中心举办。
– 4月22日,达索系统将在东莞举办“数字孪生赋能大湾区-汽车零部件研发全链路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造论坛。
– 4月24日,达索系统将在南京举办”赋能未来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造论坛。本次论坛以3DEXPERIENCE平台和虚拟现实融合(V+R)理念为核心,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的前沿趋势与实践路径,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
– 6月16日至22日,第54届巴黎航展将在法国巴黎勒布尔歇会展中心(Paris Le Bourget)盛大举行。达索系统再次受邀参展,并围绕3D UNIV+RSES的最新应用,展示虚拟孪生如何赋能航空航天企业优化设计、提升生产效率、增强供应链韧性,并加速向低碳航空时代迈进。
行业协会
2025年3月1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工业软件标准化工作组(CISA/SWG1)全体委员工作会议在宝信软件召开,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宝武、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宝钢股份、中信泰富特钢、本溪钢铁、湖南湘钢等三十余位工作组委员及代表出席了会议。
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钢铁行业工业软件标准体系,推动重点技术标准研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及高质量发展。
2月18日,中咨公司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总结公司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会议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推进“五五战略”,以“专业、协作、创造、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深入实施“强基提质八项行动”,加快推动数智化建设,打造综合咨询服务领域的国家队,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3月7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人民防空与地下空间分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议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
会议传达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议精神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䓍案),审议通过了由袁代光作的《分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安排》报告、《关于分会吸收会员的决议》和《关于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积极促进人防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王长伟宣读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关于人民防空与地下空间分会换届结果的批复”。
2月14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以下简称建环分会)五届四次会长工作(扩大)会议在宁波召开。
会上,主持人《创新致远——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会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的报告,传达学习了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议精神,汇报了2024年建环分会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了2025年分会的工作计划。副会长屈国伦、吴蔚兰、赵民分别介绍了空调系统能效提升、工业能效提升和青年工作3个工作专班2025年工作计划。与会人员听取了第11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暨庆祝分会成立20周年活动筹备组关于大会前期筹备工作的汇报,就活动筹备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
2月27日-2月28日,2025中原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生态会议在郑州航空港区举行,比亚迪集团及供应链企业,河南省内整车、零部件重点企业负责人等400余人汇聚一堂,共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生态新未来。
作为全省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盛会,本次大会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汇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展交流,共建产业和谐生态,共享合作发展成果。
2025年3月5日至7日,2024年度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供用电、水电及其他设计企业)统计信息集中填报会在昆明圆满召开。会议由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主办,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65家单位的9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的圆满举办,不仅为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年度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各会员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对推动会员企业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月19日-20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勘察设计行业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专家研讨会。
会上,与会专家围绕BIM在勘察设计行业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助力智能建造产业体系的构建。与会专家总结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BIM技术应用效率与价值未达预期,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数据传递不畅,模型难以直接衔接,软件成熟度不足;二是政策推动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缺乏可落地的实施细则;三是BIM应用与行业协作机制不匹配,缺乏协同机制,导致数据孤岛;四是盈利模式不清晰,设计院投入成本高但收益有限,难以形成市场驱动力。专家们通过认真讨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以数据应用为导向,围绕民用建筑设计院BIM应用场景,优选各领域成功软件工具,打通数据,提升设计效率和质量;二是鼓励企业在EPC、全过程咨询等项目中加强BIM应用,探索数据集成、共享及应用路径,梳理可复制的通用技术;三是关注国产BIM软件发展,结合AI技术,强化其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应用生态。